85后“新生代”续写企业新篇章 访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国跃
发布时间:2016-03-28 12:30
85后“新生代”续写企业新篇章访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国跃 集团以“恒基建设---铸就永恒的基础”为企业誓言,以“同舟共济、敬业奉献、居安思危、超越自我”为企业精神,形成了从严务实、团结协作、用心服务、快捷高效的企业作风。从一家以5万元资金、三辆翻斗车、五六根槽钢起家的路桥民营企业,发展为产值超30亿元、年利税超5000万元、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的国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
85后“新生代”续写企业新篇章
访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吕国跃
集团以“恒基建设---铸就永恒的基础”为企业誓言,以“同舟共济、敬业奉献、居安思危、超越自我”为企业精神,形成了从严务实、团结协作、用心服务、快捷高效的企业作风。
从一家以5万元资金、三辆翻斗车、五六根槽钢起家的路桥民营企业,发展为产值超30亿元、年利税超5000万元、固定资产达4000万元的国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集团型企业,如今的恒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呈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
“父辈搭建了这么好的创业平台,我没理由不努力。”接手这样一家公司,对于“创二代”吕国跃来说,压力不小,但是信心满满。员工们也对这个头脑灵活、充满活力的“少帅”赞不绝口。他身上没有纨绔子弟的浮躁,反而比同龄人多了几份沉稳和内敛。
本期创二代,记者就与大家一起来走近“85后”创二代吕国跃,听他讲述关于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思路。
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经验
记者:去年,你荣获了 “嘉兴市十大城建行业风云人物”称号,那么,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市政建筑行业领域的?
吕国跃:我从小跟着父亲到道路桥梁工地现场,听到隆隆的机器声,我就特别兴奋,可以说,从小就有一个建筑梦。所以大学的时候我也选择了就读道路桥梁专业。
2010年我进入恒基集团,算是开始正式跨入建筑行业。不过,当初我并没有直接进入总公司,而是负责组建第三方检测公司——恒信建筑工程试验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通过了计量认证,并获得了资质证书。等到恒信建筑开始稳定运行以后,我正式进入总公司工作。
记者:在全面接手公司之前,曾经有4年多时间你都在做项目经理,对你来说,一线的工作经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吕国跃:我从2011年开始担任施工项目的项目经理,所谓项目经理,其实就是负责了整个项目的操作,包括了内部管理、材料的选购、人员的协调、资金的调配等等。
在这四年时间里,我前后总共承接了五个项目。从300万的基础项目做起,起初感觉还比较顺利,但一直做到4700万的大项目时,突然感觉一下子压力大了许多。这个大项目就是桐乡市桐九公路桐乡客运中心至火车站段改建工程第四合同段工程,即就是现在乌镇大道。
这个项目是属于交通专业领域的工程,而我们这支团队以前主要是做市政工程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所以感觉挑战还是挺大的。
在项目启动之初,面临着两大难题,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就是桥梁施工。因为这座桥梁需要横跨沪杭高速而过,下面就是川流不息的车流,我们想要在上面施工,显然难度很大。我们和交通部门、业主、交警部门、沪杭高速公司、路政等一起开了20多次的专题协调会议,解决施工难点。特别在上跨架设施工中,我们采用新型架梁与间断施工并用的方案:我们选择在凌晨五点多车流量相对较小的时间段,仅阻断交通流五分钟,趁着这个空档,开展了架桥施工。对减小交通压力,降低风险起到积极作用。就这样,第一个硬骨头总算给啃掉了。要知道施工前一晚,我是一宿没睡啊。
另外,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难题。因为此前我们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塘渣填埋路基的做法,这会导致路基不够稳固,这次我们就用到了一个概念比较新的灰土施工。这是一种存在于交通领域更规范的施工方式,可以防止道路出现明显沉降,但这在我们技术上还不够完善。为此,我们还专门到江苏、西安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他们的好做法。
当然,我始终坚信一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去年,这个项目正式通过了验收,当时竣工验收我们还拿到了工程施工标段第一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我现在回过头再去看,那些不眠之夜,那些左思右想,还是非常值得的。之后如果再承接此类的大项目,心里也就更加有底气了。
整体来看,这一段经历,对我来说,收获其实挺大的。只有真正在施工一线摸爬滚打过,和员工一起找原因、出主意、定措施,直到把问题都解决好,这样才能与大家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稳固的关系。说实话,这也为我后来和项目经理、施工人员能够很好的沟通打下了基础。
企业文化是金字招牌
记者:当你的身份一步步转换成为整个集团的董事长之后,你又是如何从全局出发,调动员工积极性,管理好整个企业的呢?
吕国跃:员工是企业的根本。而对于大多数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来说,薪酬福利如何,是否有上升空间,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为此,去年在集团内部管理规范改革,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更新的同时,我也提出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设置方案,通过梯队设置,业绩考核,提升激励等,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公司管理朝着科学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梯队建设到底是什么一个概念?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岗位,将公司成员分成了五个梯队,享受五个不同级别的工资。举个例子来说,公司文员小王是公司第四梯级的成员,享受的年薪是五万元左右。以前她的工资就是固定的,干多干少都是五万,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果这一年,小王的表现特别好,为公司带来了很好的效益,那么她便有可能享受到第三梯队甚至第二梯队的薪资待遇。相对应的,如果她的表现不好,也可能无法享受到自己所在梯队应有的待遇。
为了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2015年,完成专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全年培训达336多人次,完成了企业资质换证和诚信信息公开的阶段性任务。新增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5人。举办内部培训16期,总计748人次。领导干部带头苦练技能、努力创新、甘于奉献,一大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脱颖而出,为恒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梯队建设只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方面。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始终是要紧绷的一根弦。因此,我们始终秉承“每建必优、每建必安”的宗旨,通过严守施工规范和行业标准,对所有在建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分管责任制和业务部门职能制的管理方式,上下联动,层层把关,全方位落实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施工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所有工程项目重大安全质量零事故,完成了年度安全质量管理目标。
正是得益于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建设工程项目迄今已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市政金奖多项,“钱江杯”、“南湖杯”、“凤鸣杯”和各级“文明标化工地”百余项。桐乡市庆丰北路延伸段工程、同福水厂工程两度荣获市政工程质量顶级奖杯“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国家工程建设质量奖审定委员会颁发“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这些荣誉进一步树立了恒基的品牌和信誉,为我们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企业文化已成为恒基的金字招牌,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看待的?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方面,你又是怎么去完善的呢?
吕国跃:企业文化建设,对我们恒基建设集团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首先,企业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此提高员工及生产一线职工的素质,同时,企业内部管理及长远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教育。为此,我父亲就十分重视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大力倡导“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的文化理念。
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恒基民俗节”、“重温国学”、“听戏品茗、感受国粹魅力”、“追忆•逝水年华”、“雅韵桂香中秋游园”等。去年,党支部还联合团委,组织党团员前往安吉百草园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增强了党员和团员的交流和合作。今年,已组织全公司员工赴兰溪诸葛八卦村、永康方岩风景区进行春日金华祈福旅游活动。
我们还注重企业文化培育载体的建设,譬如,我们投资2800万元在恒基企业文化中心的基础上扩建成了恒基文化博览园,这里面设立了“国学馆”、“桥梁博物馆”、“藏品馆”、“农耕博物馆”等主题展馆。慢慢地,“国学馆”就演变成了员工培训的一个特殊场所,在“国学馆”内,组织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国学”学习,提高员工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青年讲堂,让青年员工讲述交流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去年年底开始,又投资500万元扩建“国学馆”,将其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传统国学教育基地,供专家学者和国学爱好者研究交流传统文化、青少年学生及普通人士观赏学习普及国学知识之用。
当然,多元的企业文化新模式落实到生产经营中,也助推了企业生产的发展。十多年来,我们通过畅通职业发展空间、优厚的薪酬待遇、优越的生活条件、丰富的企业文化,“恒基”吸引和留住一大批骨干人才,为“恒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铸造“恒基”品牌
记者:恒基集团下设多个子公司,对于整个集团接下来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规划?
吕国跃:通过我们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第四个五年发展中,我们实现了五年百亿恒基梦,这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关于接下来怎么发展,我们其实现在也正在制作第五个五年规划。
总体来说,我们今年还是要以恒基建设为主,恒基生物、文化恒基为辅,打造好“恒基”品牌。
作为集团跨行业的子公司之一,恒基生物通过稳定生产,优化结构,创新管理等方式,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去年全年生产透明质酸钠2.6吨,销售透明质酸钠1.74吨,上报和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顺利完成了安全标准三级标准化的换证和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换证工作。今年,恒基生物主要是要对原材料进行提升,拓展品牌,两条腿并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另外,我们的恒基文化博览园要争创国家3A级景区,这也是我们推动传统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大胆尝试,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取得一定的成效。自2014年以来,随着我们开展活动形式多样化,来恒基文化博览园参观学习及旅游交流的人数逐年提高,年旅游参观人数达到了50000人次左右,现在,景区还获得“嘉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去年也已通过验收,成为“浙江省工业旅游基地”。这也将成为我们企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从过去的实践来看,我们坚信会做的更好。
嘉兴日报桐乡分社记者 钟淑婷